学院首页
赋能AI时代思政教育 探索学生工作新路径 --学校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学习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15日 16时36分25秒 作者:梁钰英 来源:学工部 访问次数:75次

赋能AI时代思政教育   探索学生工作新路径

--学校组织辅导员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学习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深度融合,5月7日至9日上午,我校学工部组织全体辅导员线上参加教育部主办的“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通过专题学习、案例分享与校内研讨,全体参训人员聚焦AI时代学生工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系统探索AI技术与思政育人的深度融合路径,为我校学生工作注入新动能。


 

专家领航:共话AI赋能思政教育新图景  

开班仪式上,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怀进鹏作的动员讲话,让大家进一步认识到: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对科技变革和教育变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高校辅导员作为科研教学管理之外的“第四支队伍”,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增强对人工智能的认知。只有懂科技、善管理,才能更好地发挥思政引领力、思政影响力,进而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短短2天半的集中培训,课程内容丰富。先后分享了北京邮电大学校长徐坤教授、国家教育科学院李永智教授、中央网信办张光耀、阿里研究院袁媛、华东师范大学张耀等专家分别围绕AI为杠杆放大辅导员专业能力”“人工智能与教育评价”“人工智能的伦理与安全“人工智能时代的全面到来与人机协作新常态”等主题展开的授课。同时,还分享了南京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电子科技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内蒙古大学、西安邮电大学等高校领导与学工代表结合其本校实践培训心得,分享了他们利用AI技术在思政教育、心理辅导、生涯规划中的创新应用案例,为我校学生工作提质增效提供宝贵经验。

校内研讨:凝聚共识探索“辅导员何为”

培训期间,我校同步组织辅导员围绕AI时代,辅导员何为”为主题展开交流与心得分享。各学员结合个人实际工作,分享交流了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中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与思考。同时,全体辅导员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专家观点与学校工作实际,“如何提升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新质思政能力”“人工智能时代高校辅导员的作用发挥”等主题开展专题研讨。大家一致认为,面对技术浪潮,辅导员需坚守育人初心,主动拥抱变革,将AI转化为提升思政工作效能的“新质生产力”。通过本次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学习,加强了我们辅导员对人工智能赋能思政教育工作的理论理解、实操能力和业务提升。我们将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相关学习和实践探索,以争做思变应变的“学习者”、精耕主责主业的“实干家”和具有新质思政能力的“行动派”为目标,更好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锚定方向:以“新质思政能力”培育时代新人  

  本次培训紧密围绕“新时期立德树人工程推进”与“辅导员新质思政能力提升”两大主线,强调辅导员队伍需以学生成长需求为核心,与时俱进更新教育理念、掌握智能技术,实现从“经验型”向“智慧型”转变。

学工部负责人总结指出,此次培训是推进“智慧学工”建设的重要一环,未来学校将持续深化AI技术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学习与探索,聚焦AI时代学生工作的新挑战与新机遇, 将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实践动力,探索思政教育创新路径,通过“人机协同”模式增强思政工作的针对性、亲和力,推动学生工作向科学化、精准化、个性化、数字化转型升级,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注入新动能。

 

 

 

 

 

 

附:部分辅导员老师的培训交流体会(摘录)

孙家崴:三天的学习让我对“人机协作新常态”有了全新理解。专题报告“以AI为杠杆放大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出,AI可替代事务性工作(如信息统计、考勤管理),使辅导员腾出更多精力投入思想引领等核心领域。例如,云南某高校通过大数据赋能平台自动生成学生画像,帮助辅导员快速识别特殊群体,这一实践案例为我提供了可复用的经验。

在案例研讨环节,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分享了“AI+生涯规划”项目的实践经验:通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解析学生生涯咨询记录,智能匹配校友导师资源,同时结合行业趋势数据生成职业发展风险预警(如特定专业就业饱和度变化)。这让我意识到,辅导员需从“经验主导”转向“数据赋能”,但必须避免技术替代人性化沟通。未来,我计划在班级试点“人工+智能”双轨辅导模式:利用AI系统完成基础数据分析与资源推送,而辅导员则聚焦深度访谈、情感支持等机器无法替代的领域,确保技术应用始终以学生真实需求为核心,实现规模化教育与个性化成长的和解共生。但报告“人工智能的伦理与安全”也警示我们,需警惕算法偏见对学生价值观的潜在影响。今后工作中,我将建立“人工复核+伦理审查”双重机制,确保技术应用始终服务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谭坪: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其在教育领域的应用逐渐渗透到学生管理、思政教育、心理健康等工作中。作为高校辅导员,我深刻认识到主动学习人工智能知识、探索技术与教育融合的必要性。人工智能时代的高校辅导员,既是技术浪潮的适应者,更是教育本质的坚守者。未来,我将进一步探索“AI+思政”的融合路径,在数据赋能中提升管理效能,在技术反思中筑牢育人初心,努力成为学生成长道路上“有温度的技术协作者”与“有深度的价值引领者”。

梁钰英:在参加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后,我深刻体会到AI技术对思政教育工作的赋能潜力。通过案例学习与工具实践,我认识到AI不仅是技术工具,更是提升管理效率、实现精准育人的新路径。

    人机协同将是必然趋势。AI是工具,而非替代者它优化流程、提供洞察,而价值观引导、情感支持和创造力激发始终依赖辅导员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智慧。面对技术浪潮,我们既要拥抱变革,更需坚守“以学生为本”的初心,在效率与温度之间找到平衡,让技术真正服务于人的成长。未来我将深化AI与思政教育的融合探索,在守住育人初心的同时,善用技术提升工作科学性,为学生成长提供更智慧的支持。

赵碧阳:此次培训学习深化了我对AI赋能思政育人的理解:技术不仅是工具,更是推动教育创新的核心动能。作为辅导员,我将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引,主动拥抱变革:一方面探索AI在精准思政等场景的应用,提升工作效能;另一方面坚守人文内核,深化价值引领,避免技术异化。未来,我将以“科技+育人”双轨并进的实践,培养堪当大任的时代新人!

叶景鑫:全国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会是教育部精心组织的面向全国高校辅导员的专题培训活动,培训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全球人工智能的新进展、新趋势以及人工智能赋能教育的新举措、新经验,积极应对新技术变革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是提升辅导员队伍整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举措,必将为我们辅导员提高工作质量注入强大动能。我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相关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升我们辅导员在人工智能时代对技术趋势的敏锐感知力、对技术原理的深刻理解力、对实践应用的创新驱动力以及对伦理问题的精准判断力,不断为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和助力学生成长成才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蒲娇:通过参加此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深刻领会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深度应用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切实增强了我对人工智能的认知。作为高校辅导员,我们需要与时俱进,要善用AI工具,借助智能平台开展个性化生涯指导,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我们将以“技术向善”理念为指引,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坚守育人初心,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谢瑞:通过教育部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我深刻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方向,必将推动我国人工智能朝着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发展。作为辅导员,需立足三方面发力:一是筑牢思想根基,将总书记关于“让AI更好服务人民”的论述落到实处;二是强化实践引导,在职业规划指导中增设AI伦理沙盘推演,帮助学生建立技术应用风险评估意识;三是创新育人载体,组织“AI适老化改造”“算法偏见识别”等社会实践,推动科技伦理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化。未来将持续以总书记重要指示为指引,培养兼具家国情怀与技术理性的时代新人,为构建人工智能治理的中国方案贡献育人智慧。

杨朋:参加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学习,深刻认识到AI技术正重塑教育生态,更启发我思考如何将智能技术融入思政教育与学生管理工作。学习过程中,我尤为关注AI在学生成长档案分析、心理动态预警、就业决策支持等场景的应用潜力。通过大数据技术,我们可以更精准识别学业困难群体;借助智能对话系统,能构建24小时在线的心理支持平台;利用职业画像算法,可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就业指导。这些技术工具将有效提升思政工作的科学性和预见性。同时,我也意识到人工智能始终是辅助工具,教育工作的核心仍是人文关怀。面对算法可能带来的隐私泄露、数据偏见等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伦理审查机制,在技术应用中保持教育温度。未来将持续深化AI知识学习,探索构建"智能辅助+人文引导"的新型育人模式,让科技真正服务于学生成长成才。

宋玉婷:参加此次教育部开展的辅导员专题培训会,我深感责任重大。在培训中,领悟到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作为辅导员,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将思政教育融入日常工作。在今后工作中,我会不断加强学习,提升自身素养,利用人工智能,赋能工作实践,创新工作方法,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共同推动学生工作迈向新台阶。

但芹:在这次集体辅导员培训中,我深刻感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围绕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意义、主攻方向、重点任务、价值取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刻阐述,为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同时也认识到人工智能对我国的发展以及大学生思想政治与教育管理等方面无疑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这次的培训也让我更加明白,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进步,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很感激有这次机会,让我深刻的学习与反思,只有不断提升自己,才能迎接更多的挑战和机遇。未来,我期待能有更多这样的培训体验,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

王鑫:通过系列培训,我体会到人工智能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育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我们借助智能分析技术,精准把握学生思想动态,实现个性化思想引导;通过虚拟仿真、AI对话等创新形式,打造沉浸式思政课堂,提升学习趣味性与参与度;依托智能平台推送时政热点、红色教育资源,拓宽学生视野。未来,将进一步深化人工智能与思政工作融合,优化内容供给,强化数据安全,探索更多元的育人模式,持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学生成长成才筑牢思想根基 。 

黄锦怡: 参加高校辅导员人工智能专题培训班这让我对人工智能在高校教育中的应用有了全新且深入的认识。人工智能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已在诸多领域引发深刻变革,高校教育也不例外。于高校辅导员工作而言,人工智能带来了诸多便利与创新可能。比如,借助智能数据分析,我们能更精准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进而实现个性化的辅导与支持;智能聊天机器人还可随时解答学生的常见问题,分担部分重复性工作,使我们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思想引领和价值塑造中。

    然而,人工智能也带来挑战。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不断学习,提升数字素养,以跟上时代步伐;同时,如何确保学生数据的安全和隐私,怎样避免过度依赖技术而忽视与学生面对面的情感交流,都是亟待思考的问题。

    未来,我将积极拥抱人工智能,把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探索“人机协同”的育人新路径,用科技为学生成长成才助力,同时坚守教育初心,发挥自身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

赵峰:参加此次培训,深刻领会到中央关于人工智能“发展与监管并重”的战略深意。作为高校班主任,我们既是技术变革的见证者,更是科技伦理的守护者。新型举国体制下,要善用AI工具优化学生工作:通过数据分析实现精准思政,借助智能平台开展个性化生涯指导,运用虚拟现实技术提升心理健康教育实效。但更需警惕技术异化风险——在算法推荐盛行的时代,要引导学生突破信息茧房,培养批判性思维;在AI创作普及的语境中,强化学术诚信教育;面对虚拟社交依赖,筑牢线下情感联结的育人阵地。我们将以“技术向善”理念为指引,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坚守育人初心,培养兼具创新能力和人文情怀的新时代人才。

周桐宇参加本次人工智能专题培训,我深刻感受到AI技术对教育领域的颠覆性影响。培训中,专家系统讲解了智能教学工具、数据分析平台的应用场景,如通过AI学情分析精准定位学生学习难点,利用个性化学习路径规划提升教学效率等,这些技术手段都为我们教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作为班主任,我意识到AI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班级管理的得力助手。比如智能考勤系统就可以实时掌握学生动态,避免管理盲区。同时,培训也让我认识到,需引导学生理性看待AI技术,培养其数字素养与人机协作能力,帮助学生在智能时代掌握核心竞争力。未来,我将积极探索AI与班级管理、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助力学生全面发展。                                        

吴进立: 5 7 日至 9 日的高校辅导员培训中,我深入学习了人工智能在高校辅导员工作中的运用,收获颇丰。

通过人工智能,我们可以更高效地收集和分析学生数据,精准把握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心理状态。例如,借助智能系统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课堂表现、考勤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提前发现可能存在的学业困难学生,从而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人工智能的情绪识别技术也为我们提供了新的视角。它可以辅助辅导员初步判断学生的情绪状态,帮助我们更早地发现潜在的心理问题,以便开展更有效的心理疏导工作。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运用人工智能时,要注重数据的隐私保护和伦理问题,确保学生信息安全。未来,我将积极探索人工智能与辅导员工作的深度融合,不断提升自身工作能力,更好地服务学生,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CopyRight © 2016 四川汽车职业技术学院 All Rights    蜀ICP备14005914号-1 技术支持晴美互动 后台管理